智慧供熱:熱力管網監測系統全力護航城市溫暖過冬
近期,我國北方部分地區持續降溫,多地氣溫驟降至零度以下,提前達到入冬標準。隨著寒潮頻繁來襲,各地供熱企業也緊鑼密鼓地開啟了冬季供熱保障模式。熱力站、換熱站、管網巡檢人員紛紛上崗,只為讓居民家中的暖氣片第一時間熱起來。然而,在溫度背后,供熱系統龐大而復雜,它是一張由主干管、支管、閥門、換熱站等組成的“熱力網絡”,在地下和地上縱橫交錯,承擔著城市冬季運行的保障任務。

但正因為結構復雜,供熱系統存在一個通病——粗放型管理。供熱調度大多依賴人工經驗和定時巡查,無法精確感知各個管段的運行狀態。結果常常是冷熱不勻,或者在極端天氣下突發爆管、泄漏等事故,既影響供熱質量,又造成能源浪費。而WITBEE?萬賓科技?熱力管網監測系統通過對熱力管網壓力、流量、溫度以及地下相鄰介質溫度等運行數據的實時監測,正全力護航市民溫暖過冬。
一、監管的盲點及應對
供熱系統是一條看不見的“城市血管”。熱源廠將熱水或蒸汽送入管網,通過長距離輸送,最終進入千家萬戶。在這個過程中,任何一處管道壓力異常、流量波動或溫度偏差,都會影響整個區域的供熱質量。熱力管網監測系統正是為了應對這些“盲點”而設計的。
1.壓力監測:實時采集各節點管道壓力數據,掌握供回水壓力差,預警因壓力失衡造成爆管或供熱不均。
2.流量監測:通過實時、精準測量熱介質流量,幫助工作單位分析熱能輸送效率和供熱覆蓋情況。
3.溫度監測:全天候、全程跟蹤供水與回水溫度變化,輔助計算熱量損耗,優化熱能利用率。
4.地下介質溫度監測:監測管道周圍土壤或地下水溫變化,及時識別、預警可能的滲漏隱患。
這一系列實時數據通過5G/4G通信傳輸至監控中心,再經由系統利用智能算法進行數據分析。當某一段管道出現異常波動,如壓力驟降、流量異常或溫度失衡時,系統會自動發出報警并標注具體位置,提醒運維人員第一時間排查故障。供熱部門也可以“先一步”發現問題,“快一步”處理風險,讓溫度的傳遞更加穩定、安全與高效。

二、在實際應用中的價值
熱力管網監測系統在風險防控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。它通過實時監測管網壓力、溫度、流量等關鍵參數,構建起全方位的安全預警網絡。當出現壓力異常波動或溫度驟變時,系統能在第一時間發出警報,精確定位問題區段,使得運維人員得以及時介入處置。這種主動式防控模式,有助于避免了小風險演變成大事故。特別是在預防管道泄漏和爆管方面,它通過持續監測地下相鄰介質溫度等參數,能夠及時發現管道破損、接口松動等風險,提升供熱系統的安全可靠性。
在促進供熱服務提質增效方面,熱力管網監測系統同樣展現出重要價值。它通過對全網運行數據的存儲、分析,幫助供熱企業實現精準供熱、按需調節。這種精細化調控使得供熱單位能夠根據氣溫變化預判負荷需求,提前做好運行策略調整。從長遠來看,系統的數據分析還能為管網優化改造提供決策支持,幫助供熱企業持續改進服務質量,實現節能降耗與穩定供熱的雙贏。
如今,熱力管網監測系統正以科技為支撐,不僅守護著千家萬戶的冬日溫暖,更讓城市管理充滿了民生溫度。
相關閱讀:
國家發改革委等5部門印發《深化智慧城市發展推進全域數字化轉型
工信部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 B1.B2-20211091